重新认识汉语拼音

今天获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半路出家”,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关于汉语拼音,大家都学过,现在绝大多数人也在用着拼音输入法,可是大部分人却对它知之甚少,周老去世,忽然想起几年前对语言学痴迷的一段日子,写点东西,希望有更多人能对汉语拼音的理解加深一分。

汉语拼音方案规则

先放上规则表,请仔细看一遍。

1、“知、蚩、诗、日、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 i,即: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拼作 zhi,chi,shi,ri,zi,ci,si。
2、韵母ㄦ写成 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 r。例如:“儿童”拼作 ertong,“花儿”拼作 huar。
3、韵母ㄝ单独使用的时候写成ê。
4、i 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 yi(衣)、ya(呀)、ye(耶)、yao(腰)、you(优)、yan(烟)、yin(因)、yang(央)、ying(英)、yong(雍)。
5、u 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 wu(乌)、wa(蛙)、wo(窝)、wai(歪)、wei(威)、wan(弯)、wen(温)、wang(汪)、weng(翁)。
6、ü 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 yu(迂)、yue(约)、yuan(冤)、yun(晕);ü 上两点省略。
7、ü 列的韵母跟声母 j、q、x 拼的时候,写成 ju(居)、qu(区)、xu(虚),ü上两点省略;但是跟声母 l、n 拼的时候,仍然写成 lü(吕)、nü(女)。
8、iou、uei、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 iu、ui、un,例如 niu(牛)、gui(归)、lun(论)。
9、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ng 可以省作 ŋ。zh、sh、ch 可省作 ẑ、ŝ、ĉ (废弃)。

方案中韵母表里某些韵母的实际读音

然后摘抄王理嘉先生的《‹汉语拼音方案›与世界汉语语音教学》一文,说明了其中几个“疑惑”,我个人也比较认同,如下。

关于韵母中o和uo的拼音形式

“播、泼、摸”这一类字的韵母,从汉语拼音的字面形式看是一个单元音o,但实际语音确实带一个弱化了的过渡音u。而且就汉语音韵系统说,普通话里原本也只有一个属合口呼的uo韵母,并无一个由单元音。充当的韵母。早期国语发音学在谈到注音符号拼音设计时曾说过:ㄅ(b)跟ㄨㄜ(uo)相拼时,可以省略中间的ㄨ(u),既然说是省略,可见本来是有u的。当初拼音方案委员会也说明过在bo和buo两种拼音形式中,从节省字母用量考虑,以采用注音符号的省略写法为宜。为什么可以省略?汉语的音节,声介结合非常紧密,u是一个圆唇元音,与唇音声母的发音部位是相合的,而且它后面紧接的又是一个比它略低的圆唇元音,于是u的圆唇特征就因为协同发音而跟声母和韵腹结合在一起了。在拼音教学中,如果需要,不妨临时变通一下,采用b(u)o或buo这样的拼写形式去教。这比只根据不带圆唇特征的字母b和。去直接硬拼,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关于in和ing的拼音设计

yin为什么不是yen,ying为什么不是yeng?
根据汉语的音韵框架,“音、银、引、印”这一类字音是本韵en的齐齿呼韵母;“英、迎、影、硬”这一类字是本韵eng的齐齿呼韵母。根据实际读音,这两个韵母的语音学严式标音应该分别是iəŋ,中间有一个因受左右邻接语音影响而高化并弱化的过渡音ə。这个央元音在后鼻音韵尾前显示得较为清楚,在前鼻音韵尾韵母中就较为模糊。但如仔细对比阴平字“音”和读其他三声的字,如“银、引、印”,则这个过渡音仍然是可以察觉到的(例如,试读“银行”、“引导”、“印刷”这些词)。所以,语音学家周殿福先生在《国际音标自学手册》(1997)普通话韵母的严式标音中,“银”韵和“迎”韵的严式标音都保留了这个过渡音,宽式标音才是iniŋ。王韫佳(2002)也从发音生理和音韵系统两个方面论证了这个过渡音的存在,并指出在教学中如让学生了解到前鼻音韵母in和后鼻音韵母ing不单纯是韵尾的不同,中间是有过渡音的,这对中外学生掌握这两个韵母的发音区别是很有帮助的。

按照上面的论述,“银”韵诸字的拉丁字母拼写形式也可以是ien,“迎”韵诸字也可以是ieng,那么为什么在上百年的汉语拼音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几十种拼音设计都没有出现这种拼写形式呢?这里隐藏着一个历史原因,那就是早在中国人自己设计汉语拼音之前,从17世纪的利玛窦开始一直到19世纪的威妥玛,西方人都用ien来拼写“烟”韵字。从实际读音看,这也无可非议,因为“烟”和“椰”的主要元音是相同的。这样,“银”韵字当然就不能再用这一拼写形式了。所以“银”韵字和“迎”韵字的拼写形式分别定为in和ing。20世纪早期,中国人自己投身于汉语拼音运动,从传统音韵框架来看,“安、烟、弯、冤”诸字历来同属一个韵辙(言前韵),所以就把“烟”韵字的拼音形式由ien改定为ian。这样,an、ian、uan、nan就四呼相承,系统匹配了。但“银”韵字和“迎”韵字的拼音形式却没有改动,因为本韵en里的央元音ə既然在齐齿呼韵母中已弱化为过渡音,这在宽式标音里也就可以不标,更何况in和ing这两个拼音形式,拼式简短,阅读书写方便,符合拼音设计要节省字母用量的原则。由此,百十年来这两个韵母的拼音形式在汉语拼音运动史中就形成了经久不变的社会传统,《方案》也就继承了在各种拼音方案中历来都没有改动过的这一传统的拼写形式。

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如果了解了in、ing这两个韵母的音韵地位和它的实际读音,以及这一拼写形式的设计原理和历史来由,对指导往往通过字母去硬拼汉字读音的汉语初学者来说,显然是有用的。因为教师可能会在教学上采用一些变通的办法,让学生懂得这两个韵母的实际读音就是i(e)n和i(e)ng,但拼读时过渡要快,e要念得轻短含混、一带而过。这对母语中在音位上不能区别n和ng(如日语)的学生,辨别和掌握诸如“音、银、引、印”和“英、迎、影、硬”这两套字音,据一些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说,其效果是屡试不爽的。用于指导中国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也是如此。

iou、uei、uen的省略形式与实际读音

方案韵母表中的韵母iou、uei、uen在前接声母时要写成一iu、一ui、一un,省略式的语音根据是这三个韵母在一定条件下中间的主要元音会弱化,其中iou的音变规律只受声调的影响。试比较“优”和“有”,“修”和“朽”。其中“优”和“修”的主要元音在平声(阴平、阳平)中显然弱化了,但在仄声(上声、去声)中则显示得很清楚。uei和uen的音变规律则受声调和声母两个因素的影响。试比较“推”和“腿”、“规”和“贵”这两对例字:“推”字的主要元音在舌尖音声母(d、t、n、1)和平声这两个音变的条件下弱化为模糊的过渡音,但“腿”字因为上声的时程较长,其主要元音并不弱化;“规”和“鬼”在舌根声母的条件下则不管处在哪一个声调下,其主要元音都不弱化。这三个主要元音的音变规律,语音学家徐世荣(1958)曾简括为:“上去不变阴阳变,舌根不变舌尖变”(舌尖音指d、t、n、l,z、c、s和zh、ch、sh、r)。这对我们掌握这两条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从历史上看,iou、uei、uen的省写形式在汉语拉丁化拼音运动中可谓由来已久,有的方案只采用一iu、一ui、一un这一种拼写形式,更多的则兼采全拼式和省略式两种形式,惟独国语罗马字(1928)只采用保留中间元音的拼写形式。《汉语拼音方案》在韵母表上列出的是全拼的形式,但在字音拼写中由于隔音字母Y(i)和w(u)的使用和前接声母时采用省略中间元音的拼写形式,韵母表上的全拼式其实只是一种音韵理论上的写法,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出现。

从音系学的角度说,全拼式可以显示汉语韵母内在的系统性,ou—iou、ei—uei、en—uen开合相配,同属一韵。但从字母拼写设计的角度看,省写可以节省字母用量,使拼式简短,阅读书写方便。这种形式自有其优点,而且在汉语拼音运动中也已形成传统。但对初学汉语的留学生来说,却有可能因此把字母的省写当成实际语音的省略,根据字母直接去拼读,其结果自然把韵母读得太紧、太窄,念出来的字音总是需要教师去帮助调整,才能切合自然语言。因此,在初级阶段的拼音教学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需要时也可采用《方案》韵母表中的全拼基本式,例如把“朽”的拼写形式写成】【i(o)u,“贵”写成gu(e)i,“棍”写成gu(e)n。这种变通形式可以起语音提示作用,表示中间加括号的元音在正式书写时应该省略。这种变通办法在英语连读的语音教学中经常使用,就是为了显示在语流音变中增添的、弱化的或省略的语音。对此我们可以借鉴使用。

ong iong 关于 ㄨㄥ 和 ㄩㄥ 的拉丁字母表示法

iong为什么不是 üng? hong为什么不是hueng——王理嘉先生如是说

在注音字母第二式——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中,注音符号中的 ㄨㄥ 被分化成两个韵母 ong 和 ueng ,而作为撮口呼的 ㄩㄥ 则写成 iong 。国罗之所以这样处理字母和语音的配置关系,是因为从实际语音说,ㄨㄥ 前拼声母时,作为韵腹的 ㄨ ,开口度较大,听感上音色也较接近于一个次高的圆唇音 o ,正好可以用字母 o 去表示。但在零声母音节中作为韵头的 ㄨ ,实际读音明显是一个带轻微齿唇接触的 u ,因此采用 ueng(翁)的写法是切合实际语音的。ㄩㄥ 也是如此,它的读音严式音标应该是 iʊŋ ,宽式是 iuŋ ,其中韵头是一个因受后接元音的影响,因而略带圆唇的 i ,韵腹则也是一个舌位偏下的松 u 。用拉丁字母 o 来表示,更切合实际语音,更何况“拥、雍、勇、用”等在在历史上本属于齐齿呼。汉语拼音方案在这两个韵母的拉丁字母设计上显然是继承了国罗的传统。

——见苏培成先生主编的《信息网络时代的汉语拼音》(语文出版社,2003)第200页。

我个人对注音符号的看法

注音符号是什么?见:http://t.cn/RM0Jeda

  • 诞生一百年多一点,不是什么古代文化,对读音的刻画略逊于汉语拼音。
  • 四呼对的确实很赏心悦目,适合强迫症(So对实际读音做了妥协)。
  • 输入汉字相比汉语拼音全拼的按键量少(注音通常为2或3,拼音通常为4或5),相应的代价就是一共有37个字符,打字要同时控制4排键(上方的数字键盘)。
  • 注音符号是对古代反切的一个简化改进,总体来说是一个还不错的方案。
    注音

汉语拼音的现在与未来

现在

现阶段对汉语拼音的学习恐怕只有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有涉及,之后若非相关专业恐怕很难有机会对汉语拼音进一步学习,所以其中的一些原理性问题就很困惑。而且,我们学习的也是为便于学习而变通之后的方案,举两个栗子。

问:为什么会有整体认读音节?
答:因为小孩子搞不懂其中涉及的w和y的隔音作用,只能死记硬背。
问:为什么o和uo读音一样?
答:因为你学的是错的,点击小喇叭先去听听正确读音。为什么这么教?因为o基本只出现在bo po mo fo(其实是b<u>o p<u>o m<u>o f<u>o)。像(lo)这个字小学又不用,造成一种貌似没错的假象。PS:貌似有些地方的学习开始教正确的o发音了。

我个人建议应该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更深入的学习汉语拼音,给自己个明白,也能获得更多语言学相关的知识。

未来

方案不改变,主要是输入方面,我觉得应该适当推广双拼。其实在学习汉语拼音后掌握双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现在市面有很多方案,教育部门应该选出其中一到两种,比如自然码小鹤双拼等等作为学生必修。成本低,作用大。输入法不是问题,现在,微软自带输入法都已经支持双拼了,简单设置就好了。